2016年度中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报告_粉煤灰综合利用网
您好,欢迎访问粉煤灰综合利用网,请[登录] [注册]
帮助中心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推荐: 行业资讯 | 粉网动态 | 粉网活动精彩回顾 | 全国粉煤灰供应行情 | 外加剂供应市场 | 区域粉煤灰制品 | 招商招标 | 人才招聘 | 粉煤灰专家课堂 | 绿动云智库
热搜: 专家答疑 | 我要提问 | 行业标准 | 行业论文 | 政策法规 | 特聘专家 | 行业知识 | 工业固废专有设备采购 | 专利库查询 | 行业服务 | 会员帮助 | 产业报告研究中心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2016年度中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 2018-04-05 17:48    查看: 10969
    《2016年度中国大宗工业固废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报告》包含总论篇、产业发展篇、基地建设篇和前景展望篇共四篇。其中总论篇全面总结了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介绍了2016年度产业发展整体情况及目前产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发展篇详细介绍了多种大宗工业固废(包括尾矿、赤泥、钢铁渣、有色冶炼渣、煤矸石、粉煤灰和工业副产石膏七类工业固废)的产生及综合利用情况,并列举了固废利用相关关键技术和专利授权情况等信息;基地建设篇对工信部第一批12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建设基本情况和典型做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前景展望篇从宏观环境、市场需求方面对“十三五”期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相关产业发展建议。
以下为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总论


1、“十二五”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约183.5亿吨,综合利用总量约80亿吨,实现综合利用年均产值超过8000亿元,专业从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企业超过2万家,带动就业超过1000万人。

2015年我国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达到46.5%,比2010年综合利用率提高了近五个百分点,综合利用产值达到8500亿元,综合利用产值增长约3000亿元;国家部委在五年间密集出台了上百项相关政策,同时还带动了大批地方政策的出台;科研院所及企业申请和授权的相关专利数量也比“十一五”期间高出近两倍,有色金属共伴生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多联产技术项目等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开始扭亏为盈。


2、2016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整体概况

2016年,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5.41亿吨。其中,尾矿16.03亿吨,赤泥0.84亿吨,钢铁渣4.43亿吨,有色冶炼渣0.58亿吨,煤矸石6.14亿吨,粉煤灰5.41亿吨,工业副产石膏1.98亿吨。

2016年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17.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50.27%。其中,尾矿3.58亿吨,赤泥0.03亿吨,钢铁渣3.53亿吨,有色冶炼渣0.55亿吨,煤矸石4.77亿吨,粉煤灰4.32亿吨,工业副产石膏1.02亿吨。


目前,我国大宗工业固废除用于充填和堆存以外,主要集中在建材建筑行业。水泥、混凝土和新型墙材每年消纳的大宗工业固废量约占固废综合利用总量的70%左右。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利用需求远大于西部和北部,尤其是在江浙一带,虽然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由于下游市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需求量大,因此综合利用情况也远远好于其他地区。而对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同样巨大的河北、山西、内蒙及东北地区,由于缺乏下游市场的需求带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少、不得不继续大量堆存的现状在短期内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3、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发展迅速,但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产业的发展。


(1)固废产量多,环保压力大,利用任务重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已达183.5亿吨,堆存量净增100亿吨,总堆存量将达到300亿吨。“十三五”期间,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大宗工业固废产生量和总堆存量必然会继续增加。虽然大宗工业固废不具有危险废物的危险性,但它产出量大,贮存、处置占地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

(2)高附加值技术少,规模化利用产品面临产能过剩
受行业特性限制,利用大宗工业固废作为原料制备高端产品的难度很大。水泥、混凝土等建材行业这些可以大量消纳固废的重点行业,却随着近几年的产能过剩,利用的固废量相对于前几年并未有增加,而且随着建材标准的提升,为保证产品性能,固废的掺比也都不高。

(3)固定资产投资较重,企业资金筹备难度大

由于对厂房土地设备的要求较高,一般综合利用规模稍大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投资都得几千万,甚至可达到几亿、几十亿的资金,但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行业的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上市公司凤毛麟角,这些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筹资的难度非常大,稍有问题就会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4)区域发展不平衡,需因地制宜建立推广发展模式

我国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存在着明显不平衡。一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但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现象严重,而经济较发达地区固废产生量小,综合利用情况较好;二是,政策之间存在差异,一些政策运用较好的地区,带动当地的固废综合利用发展很快,而一些地区发布的综合利用政策也较少,导致当地综合利用发展工作的滞后;三是,固废成分存在差异,同样的技术就无法应用在不同地区的固废上,即使是技术项目于也不能简单复制,还根据固废成分和科技分析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5)行业数据相对滞后,难以及时为宏观指导提供依据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统计体系中,仅环保部环境统计年报中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统计数据,但所涵盖的固废种类有限,而且滞后于当前1-2年的时间,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措施做出实时调整。虽然部分协会及相关组织也进行少量统计和测算工作,能得出一些比较及时的数据,但方法不统一、口径不一致,也导致统计数据不准确且缺乏权威性,难以作为宏观指导的基础依据,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有效措施。


另一方面,我国仅在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堆存、处置等方面有强制性法律要求,而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面缺乏法律法规,未加以规范并提出强制性要求。加之工业固体废物堆存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导致一些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故意隐瞒,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会取考虑综合利用的问题。

二、产业发展篇


1、2016年尾矿综合利用发展情况


2016年,尾矿产生量为16.03亿吨,尾矿综合利用量为3.48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23.3%。我国各尾矿产生类型来看,产生量最大的主要为铁尾矿、铜尾矿、黄金尾矿,分别占我国尾矿总产生量的46%、14%和22%。


我国铁尾矿主要产生及利用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四川、辽宁、内蒙古、山西、安徽等省区,其中仅河北、四川两省铁尾矿产生量就接近全国铁尾矿产生总量的60%;铜尾矿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江西、云南等省区;黄金尾矿主要产于山东、河南、陕西、黑龙江、内蒙、新疆等省区,占总量的80%以上。


目前,我国尾矿的综合利用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有价元素资源回收;生产混凝土骨料、筑路碎石等建筑材料;充填矿山采空区;用作土壤改良剂及微量元素肥料;尾矿库复垦及生态修复。其中利用尾矿作建筑材料和作井下充填采空区和占尾矿利用量的90%以上。近几年,随着尾矿制取微晶玻璃、陶粒、再造石等技术的成熟,尾矿高附加值利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2、2016年赤泥综合利用发展情况

2016年全国氧化铝产量为6090万吨,赤泥的产生量8400万吨,历史堆存量已超过4亿吨。2016年我国赤泥利用总量约为309万吨,综合利用率为3.57%。

2016年山东、山西、河南、广西4省份的赤泥产生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8%。此外,受国家对于氧化铝企业产能转移宏观调控影响,内蒙古、重庆等西部地区也逐渐成为赤泥主要产区。从赤泥综合利用情况来看,我国山东、广西两个地区对赤泥的综合利用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


目前,赤泥综合利用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有价金属的提取和回收,其中,赤泥提铁技术已经产业化;生产建筑材料,如制备高活性贝利特水泥、保温防火岩棉、多孔材料等;用于铝土矿采空区的回填、公路路基等。此外,近几年还出现了赤泥用于制备脱硝载体等环保领域。


3、2016年钢铁渣综合利用发展情况

2016年全国产生高炉渣2.10亿吨,钢渣1.62亿吨,铁合金渣1067万吨,含铁尘泥6036万吨。钢铁渣综合利用量为4.43亿吨,综合利用率为79.7%。其中,高炉渣利用率最高,现已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综合利用率可达95%以上;钢渣利用率最低,综合利用率不足30%。含铁尘泥中含有高附加值金属较多,近年来广受资本青睐。

2016年我国钢铁渣产出量居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及山西。产生总量占到全国总产生量的60%,其中,仅河北一省的钢铁渣产生量就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从目前钢铁渣利用情况来看,开发利用较好的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大型钢铁企业。


目前,钢渣主要利用途径集中在冶金领域和建筑领域:生产钢渣粉、矿渣粉等;制备陶瓷砖、环保水泥、水泥砂浆等建材;充填胶凝剂。除此之外,目前还有钢渣尾渣制备脱硫脱硝剂、利用炉渣显热制氢剂等。


4、2016年有色冶炼渣综合利用发展情况

2016年,铜渣产生量为2174万吨,铅锌渣产生量为648万吨,铜渣、铅锌渣基本得到利用。有色金属冶炼渣利用量约为5000万吨。

我国精铜的生产主要集中于江西、安徽、云南、甘肃、湖北、内蒙古等资源分布地,但部分没有地质资源的地区也大量发展了铜冶炼行业,如山东、浙江等地区;内蒙古依旧是我国最大的铅精矿生产省份产量约占全国比重的30%,湖南、广西、四川也是我国主要铅锌产区。


目前,我国有色冶炼渣的综合利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取有价金属。主要采取选矿、火法冶炼和湿法冶炼等技术提取铜、铅、锌、锑、锡、镍等有色金属;用作水泥生产原料;用作墻体材料,以金属镁渣为胶集料配制空心砌块;用作路基材料;用作采矿井下填充材料;生产矿渣微晶玻璃。


5、2016年煤矸石综合利用发展情况

2016年,我国煤矸石产生量为6.1亿吨,累计堆放量约为45亿吨,规模较大的煤矸石山约2600多座。2016年,我国煤矸石利用量4.77亿吨,综合利用率为77.7%。

从煤矸石产生情况来看,内蒙古、山西、陕西是我国煤矸石产生量最大的几个区域,煤矸石产出量分别占到全国总产出量的25%、24%和15%。


目前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除在建材产品、综合利用发电、土地复垦、筑路外,还扩展到井下充填、回收矿产品、制取化工产品等方面,涉及建材、建筑、冶金、农业等多个领域。


6、2016年粉煤灰综合利用发展情况

2016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27亿吨标准煤,粉煤灰产生量为5.41亿吨,利用量为4.32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79.85%。
山西、内蒙古、广东、山东等地是我国的火力发电大省,因此上述省份也是粉煤灰产生的主要地区。2016年我国粉煤灰产生量居全国前五位的是山东、江苏、内蒙古、河南和浙江。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有:生产建材产品,包括制备水泥、低密度高强度陶粒、高档烧结制品、复合纤维等;提取有价元素及高附加值利用;用于农业,肥料、土壤改良剂等;用于环境保护,废水治理、烟气脱硫等环保领域。


7、2016年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工业副产石膏主要包括:磷石膏、脱硫石膏、钛石膏、废陶瓷模具石膏、芒硝石膏、氟石膏、盐石膏、柠檬石膏等,其中,磷石膏和脱硫石膏是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副产石膏。据测算,2016年我国工业副产石膏总排放量达到1.98亿吨,其中磷石膏8400万吨,脱硫石膏7472万吨,其它工业副产石膏3900万吨。工业副产石膏年综合利用量1.02亿吨,综合利用率达到51.5%。其中脱硫石膏利用率最高,达到70%以上,磷石膏利用在30%左右。


(1)磷石膏
2016年,我国磷石膏排放量前五名的省份分别是:湖北、云南、贵州、山东和安徽,五省的磷石膏排放量占全国磷石膏排放总量的近80%。


目前,水泥缓凝剂和纸面石膏板是磷石膏主要利用途径,两者利用量占到总利用量的80%以上。石膏消费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省市地区,而排放量集中的地区却无奈只能大量堆存。


(2)脱硫石膏

2016年我国脱硫石膏排放量居全国前五位的是:山东、江苏、内蒙古、河南和浙江。近年来,我国对脱硫石膏的预处理和深加工工艺技术装备逐步成熟,脱硫石膏的应用处在非常迅猛发展阶段。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已建以脱硫石膏为原料的大型纸面石膏板生产线。

(3)其他副产石膏

其他工业副产石膏如:钛石膏排放量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废陶瓷模具石膏产生地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盐石膏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柠檬石膏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四省份的排放量约占柠檬酸石膏总排放量的80%以上。

目前,国内工业副产石膏主要应用于如下几个方面:水泥缓凝剂;制备α型高强石膏;制备石膏砌块、石膏板材、粉刷石膏等;用于农业生产、土壤改良以及生物降解等方面。

三、前景展望篇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虽然“十三五”期间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面临着更为巨大的压力,但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必将迎来一个有利于资源综合利产业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期。


1、宏观环境展望

发展改革委等十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明确提出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多种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同时,新环保税法的出台明确了工业固废排放的税收缴纳额度,也一定程度促使企业加大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投入。

同时,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等已经以“互联网+”的创新模式开始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产生初步融合。国家的“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等战略举措,为提升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竞争力、改变资源综合利用的国际化产业模式和破解生态环境的制约难题提供了重要契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实施,将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和良好环境,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难题的客观要求,将使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受到广泛重视。


2、市场需求展望

目前,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经过再选后,除用于充填和堆存以外,主要流向了建材建筑行业。水泥、混凝土、新型墙材每年消纳的大宗工业固废量占总量的70%以上。受“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的政策影响,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带动水泥、混凝土等建材市场的走俏。作为大宗工业固废主要消耗行业,水泥混凝土市场的景气也将带动尾矿、钢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预计2017年大宗工业固废用于水泥混凝土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有所提升。

3、产业发展建议

(1)以宏观政策为指导,加强重点专项工作的落实

目前“十三五”即将跨入中期阶段,国家已正式颁布很多与资源、环境相关的规划,而且已确定到2020年,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73%的发展目标,而从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情况来看,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难度非常大,虽然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但提高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是实现该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十三五期间,应继续加强具体专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协同发展,鼓励研发和推广专项领域内的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以及高值化、规模化利用技术,建设协同发展技术和项目示范工程,切实可行的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的提升。


(2)强化技术产业化引领,构建系统集成推广平台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是跨行业、跨领域、多产业相结合的领域,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应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优势,组织重大技术项目的科技攻关和开发,拓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新领域,特别是在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促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加大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

中国工业固废网正着力构建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平台,将专注于组织项目的科技攻关和开发,加大对领域内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的产品更新、技术升级、装备换代,切实做到从源头上减少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打造我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领域全产业链专业的、系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服务平台。


(3)成立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基金,助推产业发展

目前,国家并无专项扶持基金,现有的二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优惠措施或因为对使用成分要求苛刻,或者对优惠措施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该行业经济诱导性不足。因此,助推该产业的发展,还需要通过资本的力量,加大宣传与鼓励,中国工业固废网将联合多家单位,成立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基金,通过多方引进的资金用于建设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项目,切实提升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水平。

(4)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制定全产业链的分析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应加强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开展跨地区的协作,以环境大局为重,杜绝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给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营造跨区域的市场空间,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固废大规模协同利用和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的内陆低成本水运优势,推进区域大宗工业固废协同利用、生态化高效利用重点技术的发展;推进西部地区有色金属采选冶固废高效提取有价组分生态化清洁利用和关键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工业固废协同利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5) 加强环保立法和执法监管,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明确了各类工业固体废物的环境保护税额。从法律和税收层面加强落实环境保护,对于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客观来讲,对于执法监管和实施而言,无疑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建议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应结合税务部门依据此法共同建立工业固体废物数据的利用与排放统计平台,对工业固废的排放进行科学的统计和管理,同时加强对工业固废产生重点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随意排放大宗工业固废的违法行为,并结合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开展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

(6)加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营造行业产品市场空间
2012年,随着国家取消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一些企业在依据财税2015年115号文件申请免税时,难以提供权威的固废利用量信息,若有关部门能建立工业固废产生及利用量统计和测算体系,一方面可为税务部门为企业的免税申请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可调动企业申报资源综合利用数据的积极性。


“十三五”期间,建议应进一步加大对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扶持和政策落实力度,对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等重大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建设,针对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比较明显,而经济效益差的情况,地方政府应制定合理的采购价格和政府补贴扶持政策等,为其创造能够参与公平竞争和市场化运营的条件,逐步实现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点图进入2022固废峰会官网了解更多

点击图片进入活动官网预约参会 >>

>>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