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近50亿吨,是全国产生工业固废的第一大省。2014年,河北工业固废产生量4.19亿吨(比2013年的4.3亿吨减少1361万吨)(见表9),品种主要为尾矿、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废渣等。
(四)河北固体废物情况
1 工业固体废物
河北省工业固体废物堆存近50亿吨,是全国产生工业固废的第一大省。2014年,河北工业固废产生量4.19亿吨(比2013年的4.3亿吨减少1361万吨)(见表9),品种主要为尾矿、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废渣等。
承德有尾矿利用企业80家,产值100亿元,其中有1家尾矿列入工信部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迁安、遵化、临城等有5家尾矿列入省级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全省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为22927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8228万吨,处置利用率为98.16%(见表9),主要产品有水泥砖、加气块、干混沙浆、榫卯砖、仿古瓦、仿木地板等。
表9:2010年至2014年河北工业固废情况 单位:万吨
2 危险废物
(1)工业危险废物。2014年河北省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9万吨。全省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不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企业62家,核准经营类别37类,核准经营规模为100.37万吨/年。2014年工业危废处置量为19万吨,综合利用量为20万吨,处置利用率100%。河北工业危废产生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造纸业等4个行业。危废产生量排前6位的依次是:废酸、医药、染料和涂料、有机溶剂、废矿物油、精蒸馏残渣(见表10)。
表10:2010年至2014年河北省工业危废情况 单位:万吨
(2)医疗废物。2014年,河北医疗废物产生量22887.65吨。截止2014年底,全省共有医疗废物处置企业13家。除张家口采用化学消毒处理方式,其他都采用焚烧处置方式。总核准经营规模为32225吨/年,2014年实际处置量22887.65吨,医疗废物处置率达到100%(见表11)。
表11:2010年至2014年河北省医疗废物情况 单位:吨
3 再生资源
(1)回收规模。2014年,河北省再生资源回收量2951万吨(比2013年的2677.3万吨增加了10.2%)。其中:废钢铁1978.8万吨;废有色金属76.9万吨(废铜34.1万吨,废铝20.6万吨,废铅11.9万吨,其它废金属4.7万吨);废塑料309.1万吨;废纸139.2万吨;废玻璃68.4万吨;废橡胶17.5万吨;废木材362万吨。
(2)回收体系建设情况。河北省共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5161家,回收网点15320个,从业人员42.7万人。全省有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31家,2014年回收报废汽车13.1万辆。石家庄、张家口、承德三个城市是商务部确定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石家庄累计投入1亿多元,建设了1350个绿色社区回收站(点),18个再生资源集散转运市场,9个分拣处理中心,2个旧货市场,1个综合市场和1个再生资源信息调控服务中心,形成“社区回收站(点)--集散转运中心—分拣处理中心—信息调控服务中心”的网络体系。
(3)加工利用情况。河北省现有再生资源产业利用基地10个,分布在唐山、廊坊、保定、定州、石家庄、邢台、邯郸、魏县等地,加工利用的主要品种有废旧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旧家电、废纸、报废汽车等。年加工利用量1500万吨,产值985亿元。
4 城市生活垃圾
2014年,河北省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清运量)1122.16万吨。全省共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132座,设计处理能力32251吨/天。其中,填埋场114座,焚烧厂8座,综合处理场5座。生活垃圾转运站3004座,市容环卫专用车辆8307辆。处理量1011.33万吨,无害化处理量937.43万吨,处置率90%,无害化处理率84%。
三、京津冀固废处置利用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可见,京津冀在固体废物管理、处置和利用等方面已开展不少工作,而且三地也开始进行危废跨省转移处置方面的一些合作。比如,2014年,经审查及征询移入地环保部门意见,北京市分别批准3家和6家单位将废酸、废碱、废印刷电路板、废CRT锥玻璃等危险废物转移至天津、河北处置利用,转移总量约1.89万吨。在应急联动机制方面,北京与天津、河北省级环保部门沟通协商,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危险废物协同应急处置机制,分别在天津、河北各选定一家危险废物处置企业作为应急处置单位,承担应急处置任务。该机制为保障2008年奥运全、建国60周年大庆、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期间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总体看,京津冀在固体废物管理、处置与利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 政府统筹作用较弱,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
三地政府在固废处理上,都立足于本地利益,各有自己的行政壁垒,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规划和布局。如北京对生活垃圾主要采用焚烧方式,处置设施多以焚烧厂为主,而河北对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填埋方式,处置设施以填埋场为多。北京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固废走在全国前例,河北这在方面起步较晚。三地需要对固废的协同处置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固废协同处置和利用的顶层设计不明晰,政府引导作用不强,主要依靠企业之间的趋利合作。但是,固废处理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属性,如果完全由市场驱动,难以推动有价元素较低的大宗固废的最优处置和综合利用。
2 多头管理,政策不协调,标准不健全
固体废物在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部门行使管理权。厂矿产生的固废,由工信部门管理,其中的危险废物,划归环保部门管理;城市产生的固废,由环卫部门管理,其中的废品进入回收渠道,归商务部门管理,再进入加工利用环节,归发改部门管理;城市固废中的园林废弃物归园林部门管理,废电器归环保部门管理,报废汽车归商务部门管理;工商部门管注册,商务部门管备案,公安部门管安全,城管部门管回收网点。各部门多头交叉管理,乱成一团,相关政策容易出现不协调甚至互相制肘的现象。比如商务部在这边大力开展回收体系试点建设,财政部在那边取消回收行业税收扶持,全额征收17%增值税,致使回收行业难以为继。政府对固废回收、处置项目的准入条件、投资补助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各不相同。固废标准也不完善,相关标准化体系需要修订健全。
3 三地行政壁垒妨碍协同处置
行政区划限制了固废的协同处置。如报废汽车受制于行政区划限制,不能跨区域流动,影响三地进行最优配置拆解加工资源。危险废物的跨区域协同处置,需通过环保部门复杂的审批环节,危废转移联单在转出地和接受地环保部门之间报批确认周期长,手续繁杂,时效性差。
4 部分固废处置能力不足
生活污水厂污泥、医疗废物、垃圾焚烧飞灰等存在能力缺口,需要尽快新建、扩建处理设施。处置设施选址困难,居民对新建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存在“邻避效应”,造成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选址落地困难。也有部分危废处置企业存在收购成本过高、产能吃不饱的问题。
5 综合利用产业模式还未形成
对固体废物处置和循环利用的着眼点比较狭隘,还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规模小。工业固废地域禀赋差异大,给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低端产品量大价低,运输距离短,高端产品物流成本相对低,运距远,但消耗量小,从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规模效益低,大规模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的路子还没有探明。
二是产品低端化。固废综合利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一般的建材产品,高端建材产品少,应用到工农业其它领域的高附加值产品更少。而且还存在高质低用现象,如冶金渣的高活性还远没有得到认识和应用。
三是处理模式落后。生活垃圾处理工艺选择、处理方式不均衡,填埋处理场较多,焚烧处理厂较少。综合处理技术路线尚不明确,设施建设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四是技术水平低。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尚存在许多技术瓶颈,尤其缺乏大规模、高附加值利用且具有带动效应的重大技术和装备,综合利用的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够,技术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制约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五是产业链条短。在区域内尚未形成合理分工,收运体系、物流支撑、综合利用、高值利用的产业链条,产业集聚效应差。
6 无序回收仍占主体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远没有到位,规范化回收企业的回收量仅占回收总量的20%,无证照、无环保的流动小商贩回收仍占主体,回收市场秩序有待规范。不规范回收的废品,大部分流向环保不达标的小作坊、小企业进行拆解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二次污染严重。而正规企业收不到货源,普遍出现“吃不饱”现象。大量资源类危险废物在利益驱动下,流进非法处理渠道。原因是正规许可证单位危险废物处理成本较高,收购价格偏低,部分单位在利益驱动下,非法将废矿物油、废铅酸蓄电池等资源类危险废物卖给小商贩。
- 推动煤电行业减污降碳,提高重点行业用煤效能,国家发... (点击:291 次)
- 力争2025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7%,八部门印发《... (点击:12206 次)
- 【政策】国家发改委:加快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点击:28669 次)
- 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 (点击:10177 次)
- 发改委: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 (点击:11223 次)
- 2020年版《固废法》新增二十个亮点 其中多条涉及工业固... (点击:6645 次)
- 2019两会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 (点击:7738 次)
-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2019有哪些新升级?且看2018五大关键... (点击:14331 次)
- 两部委积极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 (点击:14285 次)
最新技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