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千亩的磷石膏堆场实现“华丽变身” 昔日渣场重现勃勃生机
发布时间: 2020-07-01 11:00 查看: 1076次
长江边的这处化工渣场变身了!
4年前,位于长江重庆涪陵段旁的一家大型化工企业违法超标排污,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周边群众生活。经过4年不间断整治,昔日的化工渣场已经变了一番模样,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点击播放 GIF 0.4M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当年的这起环境污染案件吧。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曾长期超标排放污染物,其排放的磷石膏弃物堆积成巨大渣场,产生的渗滤液不断外流,一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在昔日的涪陵区龙桥镇,近千亩磷石膏堆积如山,白色粉尘遍布,给周边村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2017年1月,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向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同年12月,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中化涪陵化工承诺严格按照经政府部门批准的整改方案,在两年内完成企业关停、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工作,并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费等相关费用。
如今,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明显,原有中化涪陵化工公司南岸浦厂区已关闭停产。蓝天白云、绿草如茵,过去的渣场重现自然美貌。
经过科学设计,修复现场建起了截洪沟和缓冲汇水池,能够起到收集雨水、防止雨水下渗的作用。
在渗滤液处理池现场,翠绿色的渗滤液流入处理池,不再外渗。不远处,昔日磷石膏堆积的山体已覆土复绿。
经过脱氨脱磷等多道程序处理后的渗滤液无色无味,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从污水排水口排出。
今年疫情期间,渗滤液处理设施保持正常运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未受到影响。
修复现场还分区种植了不同的花草,格桑花是其中之一。放眼远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尽收眼底。
再来看看修复前后的对比图。
该案修复耗时两年多,耗资上亿元,为确保案件执行到位,重庆三中法院首次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督促机制,通过发送司法建议、与环境资源行政部门联动、适时监督修复过程等方式,主动督促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环境修复义务。
修复过程中,重庆三中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法官先后9次到现场查看修复进度,中化涪陵化工向法院书面汇报环境修复进度12次,见证了其从浓烟滚滚、矿渣堆积成山到企业停工停产、污染山覆土覆绿、污水有效处置的全过程。
重庆三中法院环资庭庭长陶米玲表示,截至目前,整改方案确定的各项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已经完成。
重庆三中法院副院长陈洪说,这起案件的修复工作也给其他同类型案件提供了借鉴。
总结这起案件的办理经验,重庆三中法院近日还在辖区出台了《生态环境修复案件执行督促机制实施办法》。通过对环境修复案件的强力执行,提升该类案件审判实效。
来源:新华社
>> 相关内容
- 山西加大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废综合利用 (点击:381 次)
- 金秋十月,再聚蓉城促环保 一展一会,涌动行业新商机 (点击:1120 次)
- 机制砂应用里程碑!浙江一高速公路将使用190万吨机制砂... (点击:1082 次)
- 粉煤灰、秸秆、装修垃圾“变身”环保健康装饰板 (点击:1126 次)
- “地聚物水泥(海工)构件生产工艺数学建模”技术成功... (点击:1022 次)
- 2019第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电机工业展览会 (点击:4104 次)
- 再施压|地方比国务院更严!煤电机组未完成超低改造立... (点击:5316 次)
- 重庆市4大环保行业机构首次联袂举办9月重庆环保展 (点击:1327 次)
#
最新技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