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引用我对震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观点
发布时间: 2008-08-18 00:00 查看: 3112次
在google中用“重庆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依据这次地震损毁房屋的数字估计,按平均每间10平方米,每平方米产生1吨建筑垃圾计算,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约3亿吨。”搜索有366项符合的查询结果,用“按平均每间10平方米,每平方米产生1吨建筑垃圾计算,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约3亿吨。” 约有137,000项的查询结果。下面是“中国环境报”记者郭薇的文章引用我博客6月3日“震区房屋破损产生的建筑垃圾怎么办?”的观点.
多家网站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引用了我“震区房屋破损产生的建筑垃圾怎么办?”博客的观点,非常高兴,也不知是哪家先引用,而且都没有说明我的姓名,无论如何我只希望运用我专业知识为震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做点贡献。研究是按“截至5月19日21时,四川省汶川县8.0级地震已造成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的数据进行的。研究时按损坏房屋2142.66万间也需折除产生建筑垃圾,实际上损坏的房屋部分是可以加固修复使用不产生建筑垃圾,3亿建筑垃圾的数字是估计过大的,到目前为止加上余震造成新的房屋倒塌和损坏房屋需折除的总量,保守估计汶川地震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应该超过2亿吨。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施工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有4000万吨,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十分庞大,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
我认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有收集与分拣、建筑垃圾变异性性、再生骨料的吸水性与颗粒特性、设备的一体化与机动性等,我们正在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如何处置地震灾区建筑垃圾?
尽量资源化利用成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一致意见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众多建筑物的损毁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大地震产生了多少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要如何清理和处置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抗震救灾已进入恢复重建阶段。震后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垃圾的清理和处置问题,越是破坏严重的地震,这个问题就越突出。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制定并发布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提出,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要尽量做到资源化利用。实现重建过程中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是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们的一致意见。
震区建筑垃圾总量有多大?
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数字,这次8.0级的地震已造成倒塌房屋530多万间,其中四川灾区倒塌损坏房屋超过440万间,损毁程度空前惨烈。这样的损毁程度,会产生多少建筑垃圾?到目前为止,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环境卫生专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认为,从这次受灾人口和倒塌裂损房屋的数量初步估计,建筑垃圾量有可能超过5000万立方米。重庆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依据这次地震损毁房屋的数字估计,按平均每间10平方米,每平方米产生1吨建筑垃圾计算,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约3亿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在评估部分给出以下经验数据:城镇地区砖混和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1.0~1.5吨/平方米;其他木质和钢结构的建筑物,产生量约为0.5~1.0吨/平方米。农村地区建筑垃圾产生量参照上述数据的低限。
有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不论估计数字是多少,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十分庞大,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施工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有4000万吨。
短时间内建筑垃圾怎么处置?
资源化利用成为关注的热点,指出资源化利用的不同方式
显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遇到这样多的建筑垃圾,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广大建设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灾区重建的逐步展开,如何清理建筑垃圾,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其中资源化利用成为关注的热点。
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三条要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第四十二条要求,对现场清理过程中拆除或者拆解的废旧建筑材料以及过渡安置期结束后不再使用的活动板房等,能回收利用的,应当回收利用。重建条例是重建工作的纲领,它为建筑垃圾的处理指明了方向。
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的基本原则。导则明确了适用于灾后重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一是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二是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三是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四是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五是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六是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七是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
记者还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编制的《地震灾后建筑修复和重建工程技术手册》中,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也给予了特别的强调。
怎样保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专利技术已达172项,绝大多数已经实现成果转化
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李枫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取得大量成果。据记者了解,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不久,一些从事建筑垃圾处理的企业就与灾区联系,希望用自己的技术为灾区的重建贡献力量。
在此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中,推荐了一些技术成果。如用建筑垃圾中的废砖瓦生产骨料,用于生产再生砖,其生产工艺和设备比较简单、成熟。据测算,1亿块再生砖可消纳建筑垃圾37万吨。这种建筑垃圾普通再生砖可用于低层建筑的承重墙及建设工程的非承重结构,再生古建砖适用于仿古建筑修建。再如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生产粗细骨料,用于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适用于现浇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制品。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专利技术已达172项,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实现成果转化,在生产建设中发挥着作用。
震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专家提出,对那些不利于处理的建筑垃圾,可以在实现无害化处理后,运用园艺技术“堆山造景”,美化新家园。这种处理在国内外不乏先例。不仅可以销纳大量建筑垃圾,还能增加景观,美化环境。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举多得
既能解决环境问题,还可缓解建筑和建材业对砂石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
徐海云指出,堆放地震后的建筑垃圾需要大量地皮,每1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至少需要6万平方米的堆放场地,一般临时建筑垃圾堆放场地高度在3米左右,堆放场地还需要留有50‰以上的面积用作道路、缓冲区以堆放分拣的其他垃圾等。简单的处理方法对土地、人力资源的消耗十分巨大,运输成本高。这对地处山区的灾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有些专家指出,灾后重建所需的建筑材料的数量同样巨大,新建建筑对水泥、砂石等资源的消耗量大,虽然震区砂石资源丰富,但如此大量地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加快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可解决建筑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可以缓解建筑和建材业对砂石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举多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官员说,震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挑战。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此次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将为我国今后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提高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
多家网站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引用了我“震区房屋破损产生的建筑垃圾怎么办?”博客的观点,非常高兴,也不知是哪家先引用,而且都没有说明我的姓名,无论如何我只希望运用我专业知识为震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做点贡献。研究是按“截至5月19日21时,四川省汶川县8.0级地震已造成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的数据进行的。研究时按损坏房屋2142.66万间也需折除产生建筑垃圾,实际上损坏的房屋部分是可以加固修复使用不产生建筑垃圾,3亿建筑垃圾的数字是估计过大的,到目前为止加上余震造成新的房屋倒塌和损坏房屋需折除的总量,保守估计汶川地震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应该超过2亿吨。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施工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有4000万吨,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十分庞大,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
我认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有收集与分拣、建筑垃圾变异性性、再生骨料的吸水性与颗粒特性、设备的一体化与机动性等,我们正在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如何处置地震灾区建筑垃圾?
尽量资源化利用成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一致意见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众多建筑物的损毁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大地震产生了多少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要如何清理和处置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抗震救灾已进入恢复重建阶段。震后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垃圾的清理和处置问题,越是破坏严重的地震,这个问题就越突出。日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制定并发布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提出,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要尽量做到资源化利用。实现重建过程中资源最大程度的节约是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们的一致意见。
震区建筑垃圾总量有多大?
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布的数字,这次8.0级的地震已造成倒塌房屋530多万间,其中四川灾区倒塌损坏房屋超过440万间,损毁程度空前惨烈。这样的损毁程度,会产生多少建筑垃圾?到目前为止,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环境卫生专家、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认为,从这次受灾人口和倒塌裂损房屋的数量初步估计,建筑垃圾量有可能超过5000万立方米。重庆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依据这次地震损毁房屋的数字估计,按平均每间10平方米,每平方米产生1吨建筑垃圾计算,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约3亿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在评估部分给出以下经验数据:城镇地区砖混和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1.0~1.5吨/平方米;其他木质和钢结构的建筑物,产生量约为0.5~1.0吨/平方米。农村地区建筑垃圾产生量参照上述数据的低限。
有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不论估计数字是多少,地震所造成的建筑垃圾量十分庞大,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总和。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施工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有4000万吨。
短时间内建筑垃圾怎么处置?
资源化利用成为关注的热点,指出资源化利用的不同方式
显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遇到这样多的建筑垃圾,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事情,广大建设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灾区重建的逐步展开,如何清理建筑垃圾,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其中资源化利用成为关注的热点。
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三条要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第四十二条要求,对现场清理过程中拆除或者拆解的废旧建筑材料以及过渡安置期结束后不再使用的活动板房等,能回收利用的,应当回收利用。重建条例是重建工作的纲领,它为建筑垃圾的处理指明了方向。
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的基本原则。导则明确了适用于灾后重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一是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弃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粗细骨料添加固化类材料后,也可用于公路路面基层。二是利用废砖瓦生产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砖、砌块、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三是渣土可用于筑路施工、桩基填料、地基基础等。四是对于废弃木材类建筑垃圾,尚未明显破坏的木材可以直接再用于重建建筑,破损严重的木质构件可作为木质再生板材的原材料或造纸等。五是废弃路面沥青混合料可按适当比例直接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六是废弃道路混凝土可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配制再生混凝土。七是废钢材、废钢筋及其他废金属材料可直接再利用或回炉加工。
记者还了解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编制的《地震灾后建筑修复和重建工程技术手册》中,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也给予了特别的强调。
怎样保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专利技术已达172项,绝大多数已经实现成果转化
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李枫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取得大量成果。据记者了解,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不久,一些从事建筑垃圾处理的企业就与灾区联系,希望用自己的技术为灾区的重建贡献力量。
在此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中,推荐了一些技术成果。如用建筑垃圾中的废砖瓦生产骨料,用于生产再生砖,其生产工艺和设备比较简单、成熟。据测算,1亿块再生砖可消纳建筑垃圾37万吨。这种建筑垃圾普通再生砖可用于低层建筑的承重墙及建设工程的非承重结构,再生古建砖适用于仿古建筑修建。再如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生产粗细骨料,用于C3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适用于现浇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制品。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专利技术已达172项,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实现成果转化,在生产建设中发挥着作用。
震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专家提出,对那些不利于处理的建筑垃圾,可以在实现无害化处理后,运用园艺技术“堆山造景”,美化新家园。这种处理在国内外不乏先例。不仅可以销纳大量建筑垃圾,还能增加景观,美化环境。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举多得
既能解决环境问题,还可缓解建筑和建材业对砂石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
徐海云指出,堆放地震后的建筑垃圾需要大量地皮,每1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至少需要6万平方米的堆放场地,一般临时建筑垃圾堆放场地高度在3米左右,堆放场地还需要留有50‰以上的面积用作道路、缓冲区以堆放分拣的其他垃圾等。简单的处理方法对土地、人力资源的消耗十分巨大,运输成本高。这对地处山区的灾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有些专家指出,灾后重建所需的建筑材料的数量同样巨大,新建建筑对水泥、砂石等资源的消耗量大,虽然震区砂石资源丰富,但如此大量地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加快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不仅可解决建筑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而且可以缓解建筑和建材业对砂石等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举多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官员说,震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挑战。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此次震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将为我国今后对这一问题的处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进而提高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
>> 相关内容
- 【投产】包头市工业固废资源化项目“波普和丰地聚物”... (点击:150 次)
- 2025第六届北京垃圾分类及有机废弃物处理设备技术展览... (点击:341 次)
- 针对建筑垃圾、粉煤灰等突出问题进行现场检查,生态环... (点击:3874 次)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全国碳交易市场今年底将纳入钢... (点击:2554 次)
- 2025东北(长春)第十九届建筑节能、 新型墙材展及设备... (点击:5124 次)
- 热烈祝贺“2024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战... (点击:12652 次)
- 固废行业中场突围,4月环博会“固废资源化利用”或成大... (点击:5879 次)
- 2024工业固废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战略合作论坛邀请函 (点击:19710 次)
- 呼和浩特市推进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盐碱地改良综合利用... (点击:7702 次)
#
最新技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