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亿装配式建筑市场,您的蛋糕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18-04-01 10:18 查看: 5445次
【导读】
行业龙头企业基本都是被外行进入给颠覆的。传统汽车行业是下一个被冲击的风口,奔驰宝马奥迪等巨头现在脖子后面直冒凉气,特斯拉已经造出了3.5万美元的高性能电动车,而这些传统巨头在应对变化方面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软银8.65亿美元投资装配式建筑公司Katerra,另一家旨在通过科技力量制造房屋以便降低建筑商和居民的建房成本的Blokable公司在2017年11月30日完成了A轮融资,募集了600万美元。
编者这里预测,碧桂园、万科、远大等行业巨头终将被外行颠覆,装配式建筑行业将加速度与黑科技、新理念进行融合,极大地满足人们的未来高品质个性化居住空间需求。未来的房子,根本不是房子,它是一个终端载体,新的科技和材料改变着房子的设计建造方式,使房子作为载体形成新的融合业态。
1923年的德国质量,如何用10年从“最差”变成“最好”?
德国的产品质量在1923年以前是非常糟糕的,假货充斥,最严重时一度被英国人列为禁售产品。我向Prilhofer先生请教了这个问题,德国的产品质量如何迅速提升的?他沉思了一下,回答我说第一个原因就是竞争带来的结果,然后就是因为统一实施了更高的质量标准。我接着问他说,很多国家都实施了统一标准,但是并非质量都提升了,为什么呢?他说德国企业是把国家标准作为最低标准的。这句话我们也常说起,真正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少部分企业。
目前全世界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质量标准,包括了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先锋奖),WELL(健康建筑),被公认为最高标准的还是德国标准,由DGNB(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发布的标准,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关注建筑环境,转变为关注人。我们去年去访问了位于斯图加特的DGNB总部,并确定共同研究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建筑标准。我们的确需要更高的质量标准,标准低不可能带来好的产品,严格的制度,更准确的说是法律,是世界各国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和有效方法。
而装配式建筑在欧洲也经历了65年的漫长历程,中国计划用5年时间走完他们的路,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但愿装配式建筑能够把中国建筑的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至少能和房价的提升适度匹配。
山雨欲来——装配式建筑给行业带来的颠覆式冲击
装配式建筑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国家曾经大力发展过的项目,我上初中时我家的旁边就是一个建筑构件厂,生产的就是空心大板,后来据说因为非常偶然的原因就停了。就像我们国家的大飞机,曾经和空中客车公司同时起步,也因为各种原因停了,现在重新起步一样。
制约我们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原因非常多,包括技术、标准,产业政策,成本等诸多因素。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现在工地上有多少90后的农民工?我说还真没有去统计过,总体感觉90后的的确不多了。这就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危机,再多的项目,再大的投资,没有人干了。日本和韩国建筑业的衰落,劳动力缺失是最重要的原因。
装配式建筑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从政府到企业,大家都非常关注。然而,真正想转变的企业并不多。大多数的总成本建筑企业还是在按照原来的轨迹在投标、干活、结算,这就是惯性的力量,当年柯达公司鼎盛时期,他们虽然发明了数码技术,但是不会主动放弃胶片业务的巨大流量,直到被后来进入者用数码技术颠覆。无独有偶,诺基亚发明了智能手机,也是抱着传统业务不放,被苹果公司等一批后起之秀颠覆。我们对近百年的企业简单梳理一下,发现了一个特别悲催的规律——行业龙头企业基本都是被外行进入给颠覆的。传统汽车行业是下一个被冲击的风口,奔驰宝马奥迪等巨头现在脖子后面直冒凉气,特斯拉已经造出了3.5万美元的高性能电动车,而这些传统巨头在应对变化方面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归根结底还是无法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应了那句老话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细思极恐,现在呼风唤雨的建筑业巨头,10年之后还能剩下几个?
万亿装配式建筑市场,谁主沉浮?
2016年全国建筑业产值19.7万亿,按照国家的战略规划,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要达到30%,至少每年6万亿,这是一个巨大的蛋糕。难怪这些德国的老朋友总往中国跑了。最近听说一个民营企业,准备投资500亿来砸装配式建筑市场,上海、北京、安徽等地区在过去的一年里都有非常长足的发展。我们前一阶段在住总万科的装配式建筑厂房里召开了世界认可日活动,各行业对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关注。各路资本虎视眈眈,合纵连横,6万亿市场,谁主沉浮?
玩法变了,原来大的建筑承包商的优势将不复存在,甚至成为巨大的包袱。这句话似乎说得有点早,也有点危言耸听的感觉。但的的确确是要变化了,可能3年,也可能5年。装配式建筑产业是制造业范畴,有设备,有生产线,有产业工人,标准化构建,现场组装,我去年在德国看到的一个6栋塔楼的小区,只有4个人在干活,不再需要项目经理,也不再需要生产经理,合约计价也不一样了,资源组织方式变了,管理要素变了,流程变了,一切都变了。尽管目前我们在技术标准、制造体系、信息化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还没有准备好,但是这个产业在欧洲是成熟的。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貌似建材生产企业更加具有优势,中国建材集团宋志平董事长去年参加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时放话,3年要新建和收购100个装配式建筑工厂,以中国建材集团10年收购整合1200个建材企业的风格,办这事完全有可能。刚刚又听说某地产集团斥资500亿要进口150套装配式建筑生产线,现在很多企业在走轻资产的路子,上次见到董明珠女士,她说她偏要走重资产模式,都轻飘飘的制造业做不起来,这话在理儿。
掐指一算,好像建筑业还是第一大行业啊,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链从投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服务各环节相互渗透,产业外的进入也是不断进行,波特五力模型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好好分析一下,6万亿市场,咱能分多少?
光想没有用,还是赶紧的干点啥吧。
>> 相关内容
- “蒸发结晶圈”企业如何向“新”而行?11月CTEF上海化... (点击:237 次)
- 针对建筑垃圾、粉煤灰等突出问题进行现场检查,生态环... (点击:3866 次)
-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全国碳交易市场今年底将纳入钢... (点击:2545 次)
- 2025东北(长春)第十九届建筑节能、 新型墙材展及设备... (点击:5116 次)
- 迎“万亿”市场 !化工装备巨头企业9月11-13日进“川... (点击:5028 次)
- 热烈祝贺“2024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战... (点击:12647 次)
- 2024工业固废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战略合作论坛邀请函 (点击:19704 次)
- 2023丝路绿色建筑产业(西安)发展大会 邀请函 (点击:2424 次)
- 2023东北(长春)第十七届国际建筑节能产品、新型墙材... (点击:2454 次)
#
最新技术资讯
更多>>